作为艺术古典学根基的罕传文献及新形态整理工(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考索:发掘罕传文化史深层富矿价值 逐类解析地看,“典制规约”中《大唐郊祀录》是目前已知主要以流传抄本和极晚期刻本形态存世的唐时代重要
二、考索:发掘罕传文化史深层富矿价值
逐类解析地看,“典制规约”中《大唐郊祀录》是目前已知主要以流传抄本和极晚期刻本形态存世的唐时代重要国家礼制文献,对于研究唐史各方面的关键意义自不待言。惟针对其文本本身,现代以来系统且精细整理者未见,唐史界仅征引各本又无辨析,更未曾做到调动全球,尤其是东瀛等国存藏的重点版本进行比勘。同样情形也发生在《工部厂库须知》《光绪大婚典礼红档》(以下简称《光绪红档》)等上,其中首辑所收《〈工部厂库须知〉论稿》的作者,正是近十数年来发掘并详尽整理该书的唯有的两位专业研究人员,早前其成果已获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现特将精谨的大型研究成果悉数纳入辑中。而《光绪红档》作为清帝婚礼筹办过程的文字记录,事实上仅得两部——以每部计70余册的内府精写本存世,且皆未公开,另有内府精绘《光绪大婚典礼全图册》一套,其余尚存各类刻本、抄本和石印本等,均能对该精写本起到一定程度的外围补充。此精写本本身的价值对于探索中国历代帝室婚制及物质微观,又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参考价值,更勿论其对晚清史的研究更将发挥重要的影响。选入本辑乃其首次全面整理、公布,也系规模化研辩的真正起始,从出版产业论,其潜力和意义同样难以估量。
“诗画弦歌”类型中《泉州北管集成》的作者对于明、清俗曲流变典型代表的北管曲谱的收集、研究、传承工作历20余年,从未中辍,因此掌握了大量一手信息,特别是涉及记谱、乐器、伶工等可供深度考察的不可或缺的材料,继而也为北管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出过实质贡献。该书收入本辑同样将是这批核心内容首次系统整理、公布,对全球音乐史研究意义独大。至于《离垢集》,其本身乃清前中期著名的“扬州画派”中,福建客家民系关键画师华嵒的诗集。此书晚清见有刊刻,当代做过初步整理,不过随着文献调研深入,该刻本已被大量新发现的画师本人的存世精写稿本所超越,进而更可与华氏的书画作品进行细致比对和讨论。选入本辑后,研究者已对其亲自发现的各精写本进行了细腻的文献学校勘,同时,借助近十年的研究也彻底刷新了对艺术家个人史、流派发展史内重点疑团的旧有认知。而其精微化的整理与研究形态亦可谓别开生面,将有关艺术家个人文献的学术化整理水平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层面,开创了中国传统艺术家文献与西方艺术家文献在整理领域进行跨时空科学对话的可能和空间。
至于“技击武术”在当前学科分野中的处境可算边缘。但,武学本身乃一个“技近乎道”的,在艺术化表现上实现了身体、器具与精神、自然巧妙融合的关键门类。本《选辑》面对看似层出不穷的各色纂述,首先拣选了关于其近世第一刻本《耕余剩技》的研究作为确定该分类选目的支柱。《耕余剩技》尽管相对晚出,却是目前已知最早正式刊行的纯武学文献,且图文并茂,惟几无研究者细致整理并展开精深求索,更勿论可能的套路技术、器械制作等的复原。而《武艺图谱通志》系华夏技击东传朝鲜半岛后,在李朝后期经历数次重大内外纷乱之余,由其国君钦定的中式武学之图文大集成。该书不仅对武术传播,更对朝鲜乃至东亚武术发展起到过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当今朝鲜半岛仍有一定研究,但中国学界几无关注。前述武学两书选入本辑,亦系首次进行规模整理与学术考辨,对文化史中武术史论等的发展推动自是有着极高价值,亦可谓提供了一套正本清源的绝佳素材。
“游艺智巧”类目前在世界汉学研究领域愈发显得重要,其涉及“古典学”意义上帝制时代的各项赏玩和心智训练,乃传统文人睱余活动名目之总称。而北宋黄伯思《燕几图》则系中古后期、近世早期的典型代表,不单寓用于艺、寓教于乐,且技术与观念并重,是东亚组合家具的早期智能结晶,更绝妙体现出中式古典几何与数理模型在成熟阶段内的种种惊人特质。选入本辑时,研究者将依其个人所经历过的现代家具行业的体悟,结合设计与科技相关分析手段,从文献考订出发,以艺术的视角重新审视算与数的具象变化,继而为当前仍不多见的游艺品类的微观探究,提供一套极具高度的学术个案文本。至于《张氏藏书》,实乃晚明昆山著名收藏家、《清河书画舫》等的作者张丑,托其父张应文之名编纂的一部真伪待考的清玩合集。虽为刻本,但据目前调研,似仅一套孤本传世,在文史研究领域更罕有人知,选入本辑之目的即在透过昆山张氏父子一族的收藏、赏玩史,揭示明末中国暨传统物质生活极盛期的各色特殊社会现实。同时,以一种辨伪的精神,个案化地探讨艺术伪作和文献伪造此一亘古悬疑。
文章来源:《出版科学》 网址: http://www.cbkxzz.cn/qikandaodu/2021/0708/420.html
上一篇:耶稣会士在广州翻译出版儒家经典的工作及中国
下一篇:玄鸟之声艺术发生学史论编辑手记
